向生活更深处扎根,向艺术更高处探索。民间文艺是生活的文艺,只有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指向,才是正宗的民间文艺。 近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称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京举行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研讨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在会上表示。 民间文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民间文艺传承发展,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间文艺植根民间,源于生活。推动新时代民间文艺传承发展,要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挖掘民间文艺的丰富内涵、独特价值,使之充分焕发艺术魅力和时代的光彩。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会上表示。 推动创新传承 民间故事、史诗歌谣、传统音乐、民间工艺……民间文艺深入民间,兴于民间,蕴含着中华文化基因,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血脉,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明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靓丽瑰宝和鲜明的标识。我国一直致力于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民间文艺展现勃勃生机。 据悉,由中国文联牵头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落实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对古往今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进行系统化收集与传播,为民间的口头文学、工艺经验建档存录,立言存志。其中,《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在全面搜集整理中国民间文学文本及融会贯通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甄选出版中国民间文学的原创文献,为中华民族保留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留存代代共享的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系统辑录和整理长期处于散佚状态的民间工艺,填补我国在民间文艺集成编纂方面的空白。这是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层面推进民间工艺的传承和转化,在文化传承、工艺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几代文艺家展开的抢救民歌运动,编辑出版三套 集成 ,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都在于知识精英与民间民众联合,学术研究与生活传承结合,文化传播与传承契合,保留民间文艺最宝贵的种子,使之在新的时代生活、新的代际人群中绽放美的光彩。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会上表示,对于传统民间文艺资源的抢救发掘、民间文艺变迁发展的研究以及一系列传承传播活动,必须深刻地、实时地以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核心,明确保护、研究与创作实践的根本内核,一以贯之地传承和构建具有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中华文明,使发展中的民间文艺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极富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 刘兰芳于35岁编播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家喻户晓。从艺65年,演播评书100余部,如今80岁高龄的她仍在路上,传播发扬评书艺术。在刘兰芳看来,传承发展民间文艺一定要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她举例介绍,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书会是曲艺的盛会,也是民俗的盛会。 从1981年开始到现在,我参加了21次演出。每届书会,会场上单日表演传统和现代的书目有1000多个。艺人们敢于亮书,民众们写书听书,大家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会,这是民间文艺特有的旺盛生命力。我认为,马街书会最动人的地方正是它将艺人和民众紧紧拉在一起,将艺术和生活紧紧融在一起。 刘兰芳表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多年来竭尽全力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艺术,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先进个人。在他看来,传承人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遗项目。他以自身为例介绍,他尝试把陶瓷领域的纹样、青铜领域的纹样等与蓝印花布结合起来,不仅让蓝印花布焕发新的光彩,还带来了商机,收获了外商的批量订单。 创新传承发展民间文艺,业界正在积极行动。 加强版权保护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民间文艺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版权保护,在转化与创新中呈现新的生机,是亟待思考和解答的重要命题。 潘鲁生认为,不同于著作权法中的普通个人 作品 ,民间文艺版权具有集体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特征。其中,非物质的民间口头文学与传统技艺,更多的是靠特定群体传承,经过集成其中的原生元素,又经个体表现得以世代延续,并不能将版权简单归结为某一单一主体或某一共同主体,适合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加以原生态保护;民间工艺品与新科技、新设计理念结合紧密,适合从版权的角度进行保护。如果缺乏版权保护,在国家层面,将会使民间文艺本身包含的文化凝聚力被消解,影响国家文化安全;在团体层面,将会破坏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与真实性,影响原产地民间文艺群体的发展权益;在个体层面,将会使民间文艺创作者和生产者处于产业链末端,影响创作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因此,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的工作导向,应该从国家、团体、个体三个层面入手,在国家层面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团体层面保障品牌权益,在个体层面保障公平贸易,以版权全链条形成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代机制,推动民间文艺整体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多年来积极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 潘鲁生介绍,该协会不仅向全国两会提交专门提案,还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案文修改,组织专家进行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评选,向中央宣传部递交专题调研报告。同时,组织参与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会。 我国一直在推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试点工作。2023年11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3国际版权论坛上,2023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启动,湖南张家界等10个地区入选。此前,2022年11月,在江西景德镇举行的2022国际版权论坛上,中央宣传部在内蒙古、江苏、四川、贵州4个省级试点地区的基础上,又选定了山西晋城、黑龙江佳木斯、江苏扬州等8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以扬州市为例,自获批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以来,扬州市出台《扬州市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指南》,提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扬州试点建议稿)》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能够赓续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使其核心文化价值焕发新的生命力,可以在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凸显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身份,有助于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开拓现代化新历程。 潘鲁生表示。
# 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激发民间文艺创新活力
民间文艺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民间文艺面临着严峻的版权保护问题。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复制、传播、改编等方式,侵犯了民间文艺作品的版权,严重损害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加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激发民间文艺创新活力,促进民间文艺繁荣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一、完善版权法律法规
版权法律法规是保护民间文艺版权的重要依据。政府应根据民间文艺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法规,明确民间文艺作品的版权归属、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侵权责任等内容,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 二、加强版权登记和管理
版权登记是保护民间文艺版权的重要手段。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间文艺创作者进行版权登记,建立健全版权登记制度,提高版权登记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版权登记的成本,为民间文艺创作者提供有效的版权保护。
## 三、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版权保护意识是保护民间文艺版权的重要前提。政府应加强版权宣传教育,普及版权法律法规和版权知识,提高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版权保护环境。
## 四、鼓励民间文艺创新
民间文艺创新是民间文艺发展的动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间文艺创作者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对民间文艺创新成果的保护和推广,促进民间文艺与现代科技、现代市场的融合发展,为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间文艺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激发民间文艺创新活力,是保护民间文艺、促进民间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共同努力,加强版权保护,促进民间文艺创新,让民间文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