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你抄袭我! 被告:你也是抄的!
2024-09-14
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自身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 但因著作权登记仅作形式登记,不进行实质审查,现实中部分经过著作权登记的作品会和在先已经为公众所熟知的作品构成相同或者近似,此时应如何处理呢?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松江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 一、基本案情 原告上海A贸易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工艺礼品、汽车礼品的贸易公司。2021年,该公司通过申请,取得《作品登记证书》两份,作品名称分别为 摆件-白色赛车熊公仔 摆件-灰色小熊公仔 (以下分别简称白色小熊公仔、灰色小熊公仔),创作完成日期均为2020年9月5日。 被告上海B贸易公司是另一家经营汽车礼品的贸易公司。该公司经营的网店对外销售钥匙扣、挂件等饰物。2022年9月20日,原告发现被告销售的钥匙扣和其进行著作权登记的白色小熊公仔、灰色小熊公仔的形象极为相似,故从被告经营的网店购买 灰小熊 钥匙扣和 白小熊 钥匙扣各一件,经对比,上述 白小熊 灰小熊 钥匙扣挂件与白色小熊公仔、灰色小熊公仔外观基本一致。原告遂诉至人民法院,主张被告侵犯其著作权。 涉诉后,被告发现,2017年8月16日和2018年11月10日,在不同网友发布的微博附图中均有穿着灰色工装、头戴灰色帽子及穿着白色工装、头戴红色帽沿的藏青色帽子的毛绒小熊各一只;某贴吧于2017年3月10日上传的图片也有穿着灰色工装、头戴灰色帽子及穿着白色工装、头戴红色帽沿的藏青色帽子的毛绒小熊各一只,上述形象均和原告《作品登记证书》中白色小熊公仔、灰色小熊公仔高度近似。 原告认为,原告系美术作品白色小熊公仔、灰色小熊公仔的著作权人。原告发现被告在网店出售的钥匙扣,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产品用途上都与原告版权登记的作品一致,已构成侵权。故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 被告辩称,不认可原告对涉案两幅美术作品享有著作权,原告登记的两幅美术作品均系模仿宝马公司的毛绒熊公仔(以下简称宝马熊)的设计表达,被告并未侵犯原告的著作权。 二、法院审理 松江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因此,要想成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且能以某种形式复制。本案中,需要判断原告主张的权利作品是否符合美术作品独创性的要求,其中 独创性 要求作品同时具备 独 和 创 两个条件。 著作权法意义上的 独 是指劳动成果源于劳动者本人,即劳动成果由劳动者独立完成,而非抄袭的结果。原告虽已取得了两款小熊公仔的《作品登记证书》,但我国的作品登记制度为自愿登记,登记机关并不进行实质审查,故《作品登记证书》并不能作为单独认定美术作品的依据。 本案中,原告自认其于2012年公司创立起便从事汽车礼品的生产和销售,其在设计涉案两款小熊公仔前就已知晓宝马熊的存在,故原告存在接触宝马熊实物的可能。其次,将原告主张权利的两款小熊公仔及被告实际销售的两款小熊钥匙扣挂件与宝马熊进行比对,两者除在帽子、衣领等处存在较为细微的差别外,在熊头、五官、四肢的形状和比例以及在服装色彩搭配、服装设计细节处均高度近似。 综上,原告在本案中主张的两款小熊公仔系在宝马熊基础之上进行再创作,但再创作并未达到可区别、实质性改变的程度,与宝马熊相比并无实质性区别,两款小熊公仔不符合作品的 独创性 要求,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原告据此主张被告销售被控侵权产品侵犯其作品发行权,并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不予支持。 该案宣判后,原告不服,上诉至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该案现已生效。 三、法官说法杨秋月商事审判庭一级法官 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应以著作权权属确定为基础,著作权登记的出现为作者固定权属、保全证据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作者主张著作权侵权,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同时,不应形成著作权登记依赖,是否享有著作权仍应基于 独创性 的标准加以判断。 1、作品登记证书的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由此可以反映我国采取著作权自动取得制度,也即是说,作者通过完成作品创作这一法律事实直接取得作品的著作权,无需履行其他手续,著作权登记并非享有著作权的法定依据或必备条件。 虽然著作权并不因登记而产生,但著作权登记并非毫无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因此,著作权登记是确定作品权利归属的方式之一,是认定著作权归属的初步证据。在一方提交了《作品登记证书》及印证《作品登记证书》中载明的创作完成时间、首次发表时间等相关证据的情况下,若另一方未提交相反证据或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一般可认定《作品登记证书》所登记的作者为著作权人。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现行规定我国作品登记仅进行形式审查,不做实质审查,在作品登记过程中行政机关并不会审核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因此,即使原告提交了作品登记证书,作为其享有著作权的初步证据,但被控侵权者仍可以提供相反证据进行抗辩。本案中,被告即提供了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在原告登记的创作时间之前的图片,证明原告进行登记之前,已经有与登记作品造型近似的形象出现。人民法院应结合原告的《作品登记证书》和被告提供的相反证据,综合审查原告是否享有著作权。 2、是否享有著作权的判定标准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因此,要想成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且能以某种形式复制。具体可以从外在表达是否同时具备 独 与 创 两个条件来进行判断。 著作权法意义上的 独 是指劳动成果源于劳动者本人,即劳动成果由作者独立完成,而非抄袭的结果。劳动成果由作者从无到有独立创造出来或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再创作所产生的劳动成果与原作品之间存在可以被客观识别的、并非太过细微的差异的,符合 独创性 中 独 的要求。 著作权法意义上的 创 是指一定程度的 智力创造性 ,即作品要能体现作者独特的智力判断与表达,展示作者的智慧、灵感并达到一定审美要求,简单的常见图形、字母、短语等一般不认定为作品。 一般而言,判断作品独创性可以在结合作品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是否系独立创作、外在表现上是否与已有作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及是否具备最低程度的智力创造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在双方均持有《作品登记证书》,或被控侵权者对作品著作权归属提出合理怀疑的情况下,可从作品的创作完成时间、首次发表时间、发表后实际接触的可能性综合判断著作权的归属。 本案中,原告虽取得了两款小熊公仔的《作品登记证书》,但两款小熊公仔的整体形象与宝马熊基本一致,仅在帽子、衣领等处存在较为细微的差别。因此,原告主张的两款小熊公仔与宝马熊相比并无实质性区别,不符合作品的 独创性 要求,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故其主张均不应得到支持。 3、正确看待著作权登记的作用 著作权登记有利于作者确定权利归属及对外主张权利,但同时其并不具有认定著作权的当然效力,仅能视为证明著作权权属的证据之一。因此,创作者可在创作作品后及时办理登记,为维权做好证据准备,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权。同时,著作权登记应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在创作者之前抢先进行作品登记,意图据此取得该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会获得支持。如果提交虚假申请材料,以他人作品或者公有领域的表达骗取著作权登记,再利用骗取的作品登记证书谋取不正当利益,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经营者应当秉持诚信经营、勇于创新的理念,不断设计、制作出具有艺术和经济价值的原创作品,促进文化创意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共同进步。 四、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包括: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视听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 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原告:你抄袭我! 被告:你也是抄的!
# 原告:你抄袭我!被告:你也是抄的! 抄袭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不仅会损害原创作者的权益,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抄袭现象却屡见不鲜,甚至有些抄袭者还会反过来指责别人抄袭自己。最近,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原告是一位知名作家,他指控被告抄袭了他的作品。原告认为,被告在自己的新书中大量使用了他的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甚至有些段落几乎一模一样。为了证明自己的指控,原告提交了大量的证据,包括两本书的对比、相关采访和报道等。 然而,被告却否认了原告的指控。被告表示,他的作品是完全原创的,没有抄袭任何人的作品。被告还指出,原告的作品也是抄袭自其他作家的作品,因此他也没有资格指责自己抄袭。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被告也提交了一些证据,包括自己的创作过程、灵感来源等。然而,这些证据并没有完全消除原告的疑虑,因为有些情节和语言确实与原告的作品非常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对两本书进行详细的审查和对比,以确定是否存在抄袭行为。如果法院最终认定被告抄袭了原告的作品,那么被告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和赔偿责任。同时,这也将对整个文学界产生警示作用,提醒作家们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要轻易抄袭他人的作品。 总之,抄袭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原创作者的权益,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共同抵制抄袭行为,维护知识产权,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